作者:钟世镇  出处:  更新时间: 2004年09月24日         回顾过去,令人欣慰;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护理解剖学是在护理学适应社会发展,深化改革过程中萌发出来的新兴分支学科,也是临床解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国的护理学发展历史,在国民经济还比较落后阶段,主要培养的是中专水平的护理人才。 水涨船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要求有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护理教育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也转为以大专水平为主,近年又向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大力迈进。然而,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忆近年开设护理本科的初期,虽然学制也是五年制,但公共课、基础课和大部分临床课仍是与医疗本科合班上课,或使用同一教材,针对性不强,未能很好地护理教育的本身特点。因此,基础课中的解剖课教学必须改革,针对性较强的护理解剖学也必须进一步充实合提高。     回顾近十年的情况,在护理学中专教育向大专教育发展过程中,在教学模式上,通过大量的探索合实践,已在单一的人体系统解剖学基础上,开设了护理应用解剖学,编写了相关的教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取得了经验,为护理本科教育提供了借鉴。在科研工作上,更是形势喜人,1996年和1998年,先后在济南和吉首市召开了两届护理解剖学研讨会(2000年、2002年分别在郑州和北京。编者注),并且正式成立了中国解剖学会护理解剖学组。据不完全统计,已发表护理解剖学论文500多篇;部分成果已进入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先进行列。研究课题的层次不断提高,参与科研人员的范围不断扩大,部分成果在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专业解剖教学上起到积极的意义。 过去我国在发展现代化临床解剖学过程中,在临床外科首创先河,旗开得胜;随后又在影像解剖学领域披荆斩棘,频奏凯歌。由于我国护理解剖学的高级教育滞后,这个学科地位的重要性,近年来才越来越为医学界所共识。因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护理解剖学的研究工作,将会伴随护理学迟到的发展高潮,出现相应的高潮。囿于历史原因,护理解剖学这们年轻的学科,在科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温故知新”,这些问题在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发展过程中,在其他领域也出现过,不过,反映在护理解剖学的科研中更为突出。带有普遍性的不足仍然是选题重复、起点偏低、针对性差、技术方法落后。为此,按照开拓发展临床解剖学的实践认识,在研究选题时,必须遵循临床发展需要是选题源泉的原则。在现代护理学临床急需解决的形态学问题上立项选题。护理解剖学基础工作者,必须深入护理临床和教学第一线,于临床工作者通力协作,亲尝梨子的味道,努力引进新技术和高技术,体验教学新模式和护理新设施提出的新需求。努力拓宽护理解剖学的研究领域,创造条件开展实验形态学研究,从基础理论上阐述临床护理工作中与形态学有关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护理解剖学的课程建设,编写不同层次的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和教学大纲,减少课程设施中的随意性,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定期召开护理解剖学研讨会,探索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通报最新发展信息,可以帮助基层教学、医疗单位走出选题狭窄、思路陈旧、研究萧条的困境。祝愿中国解剖学会护理解剖学组正式成立后,有更大的建树,真正成为带动全国护理解剖学飞速发展的火车头。
(本文已被浏览 3405 次)
|
|
|